不长记性,活该?南宋的这个最高战略是自取灭亡,还是正确抉择?
点上面“齐说经史集”五个蓝字,关注本公号
(图片来自网络)
在本公号本系列前面的文章《不打了!这个“丧权辱国”的和约,带来百年和平及中华文化最好的时光》中写道:
北宋在末年做了件很不地道的事——联金灭辽。
北宋与辽并没有世仇,还通过《澶渊之盟》结成了“兄弟之国”,一百多年来相安无事。当金国崛起攻辽时,北宋却又偷偷地与金国结成“海上之盟”,联手灭辽,要分享灭辽后的利益。结果,辽灭后,北宋不但没分享到利益,也被金国顺手给灭了。北宋二帝加上妃子、贵戚等3000多人被金人押着北上,受尽凌辱。是为“靖康之耻”。
在赵构与秦桧的主导下,南宋与金国议和成功后,双方和多战少,基本可以相持。
但后来,蒙古崛起,攻金,南宋又“联蒙灭金”。
金灭了,蒙古转手攻宋,南宋最终亡于蒙古之手。
南宋“联蒙灭金”的这个最高战略,当时就争论不休,在后世更是引发了大争议。
有人讽刺南宋不长记性,活该。俗话说,“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”,北宋“联金灭辽”引来“靖康之耻”才过去多少年,就忘了?
有人评论南宋没有战略眼光,不懂“唇亡齿寒”的道理,认为南宋将金国作为战略缓冲,“联金抗蒙”,才是正确的抉择。
虽然历史不容假设,但自有其逻辑。
南宋“联蒙灭金”,可能是当时唯一的抉择了。
南宋早就注意到了蒙古,注意到了这个比女真金国更强悍的存在。实际上,最初,南宋就是想“联金抗蒙”的。
金国在蒙古强大的压力下,内部也产生了“联宋抗蒙”的思路。
但南宋与金国,是有世仇的:
双方不能产生战略互信,是联手遇到的最大障碍。
而且那时通信不方便,不像今天的朝鲜和韩国、俄罗斯与乌克兰那么容易交流。
是金国首先产生了战略误判。金国皇帝作为主战派,极力打压内部的主和派。不知出于怎样的考虑,在国力已非常虚弱的情况下,竟然对南宋大打出手,结果遭到了南宋的迎头痛击。
这一场大战,打掉了金宋联手的可能性。
但即使金国这么自决于南宋,南宋依然保持着战略清醒,没有对金国落井下石,甚至还要帮金国守好后门,延缓金的亡国。
于是,“大侠郭靖”的拖雷俺答率蒙古军强行叩关,宋实在是帮不了金了。
金国灭亡在即。南宋宰相史弥远问计于名将孟珙,该怎么办?孟珙认为,到了这个时候,无论南宋是否联金,金国都没救了。这种情况下,只能联蒙,争取另一种可能;
至少可延缓宋蒙大决战的来临,做好抗蒙准备。
“联蒙灭金”的战略,最终确定下来。
南宋联手蒙古灭了金国,雪了“靖康之耻”,使压抑百年的民气为之一振。
这种民气,在其后的抗蒙过程中产生了极大作用。
本公号相关文章,点击阅读: